一、先搞懂:平值期权是啥?杠杆从哪来?
要明白杠杆,先得知道平值期权的 “身份”:
平值期权就是 “行权价和标的当前价格差不多” 的期权合约。比如沪深 300ETF 现在价格是 4 元,行权价 4 元的认购期权就是平值期权 —— 你花一笔 “权利金” 买到的,是 “未来按 4 元价格买卖 ETF 的权利”,而不是直接买下 ETF 本身。
杠杆的秘密就藏在 “权利金” 里:买期权不用掏全价买标的,只用付一小笔权利金就能撬动大价值的标的,这和你用首付撬动整套房子的逻辑类似,但期权的 “首付比例”(权利金占比)更低,杠杆也就更高。
二、平值期权杠杆:有两个关键数字要分清
平值期权的杠杆不是一个固定数,交易软件里通常会显示 “名义杠杆” 和 “实际杠杆”,新手别搞混:
- 名义杠杆:“看起来能撬动多少” 的倍数
计算逻辑:名义杠杆 = 标的总价值 ÷ 权利金成本
简单说,就是 “用买期权的钱去买标的,能放大多少倍”。
举个例子:沪深 300ETF 价格 4 元,1 张期权对应 10000 份 ETF,标的总价值是 4×10000=40000 元。如果平值认购期权的权利金是 0.2 元,买 1 张的成本就是 0.2×10000=2000 元。
名义杠杆 = 40000 ÷ 2000 = 20 倍—— 相当于用 2000 元撬动了 40000 元的 ETF,资金利用率放大 20 倍。
平值期权的名义杠杆通常在 10-30 倍之间,比期货(5-10 倍)高,比虚值期权(可能 50 倍以上)低,属于 “中间档”。 - 实际杠杆:“真能赚到多少” 的倍数
名义杠杆只是 “纸面数字”,实际能赚多少要看Delta 值(标的涨 1 元,期权能涨多少)。
计算逻辑:实际杠杆 = 名义杠杆 × Delta
平值期权的 Delta 值通常在 0.5 左右(标的涨 1 元,期权涨 0.5 元),还是用上面的例子:
实际杠杆 = 20 × 0.5 = 10 倍—— 这意味着 ETF 涨 1%,你的期权收益大概是 10%;ETF 跌 1%,期权亏损也会放大 10 倍。
这才是新手要重点看的数字,它真实反映了杠杆的 “实际威力”。
三、平值期权杠杆的 3 个关键特点(新手必知)
和外汇、期货的固定杠杆比,平值期权的杠杆藏着 “变数”,这 3 点一定要记牢: - 杠杆会 “随时间缩水”
平值期权的时间价值最高,离到期日越近,时间价值跌得越快,杠杆也会跟着变。比如还有 1 个月到期的平值期权,名义杠杆 20 倍;只剩 3 天到期时,权利金可能跌到 0.05 元,名义杠杆变成 40000÷500=80 倍,但实际杠杆反而可能因为 Delta 波动变得极不稳定,这就是期权的 “末日轮” 风险。 - 标的一动,杠杆就变
比如原本 Delta=0.5 的平值期权,要是 ETF 涨了 0.2 元,行权价 4 元就变成 “实值期权”,Delta 可能升到 0.6,实际杠杆从 10 倍变成 20×0.6=12 倍;要是 ETF 跌了 0.2 元,变成 “虚值期权”,Delta 跌到 0.4,实际杠杆就降到 8 倍。杠杆会跟着标的价格 “动态调整”,不是固定不变的。 - 场外比场内杠杆更高
场内平值期权(比如交易所的 ETF 期权)受监管限制,杠杆一般在 10-30 倍;但场外平值期权(非标准化合约)杠杆更灵活,比如 100 万的股票平值期权,权利金可能只要 5 万,名义杠杆直接到 20 倍,实际杠杆也能到 10 倍以上。但场外期权风险极高,很多黑平台会故意放大杠杆设陷阱,新手千万别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