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年,房地产股票还值得买吗?

2025 年已然过去大半,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数年的深度调整后,其股票投资价值再次成为投资者热议的焦点。站在当下的时间节点,审视房地产股票是否值得买入,需要综合考量政策导向、市场供需、企业财务状况以及行业转型趋势等多维度因素。
政策暖风频吹,奠定底部支撑
自 2025 年初以来,政策层面就将 “稳住楼市” 置于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。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明确提出 “更大力度促进楼市健康发展”,彰显稳楼市决心。央行通过降准 0.5 个百分点,为市场注入约 1 万亿元长期流动性,同时下调政策利率 0.1 个百分点,5 月 20 日,1 年期 LPR 和 5 年期以上 LPR 分别降至 3.0% 和 3.5%,切实减轻购房者还款压力,刺激购房需求。住建部积极推动各地优化调控政策,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,诸多城市响应号召,纷纷降低首付比例、取消限购,部分城市如西安,商贷首付比例统一降至 15%,极大降低购房门槛。6 月 13 日,国务院常务会议更是要求 “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”,从稳定预期、激活需求、优化供给、化解风险四个维度全面发力。政策的持续利好为房地产市场构筑了坚实的底部支撑,也为房地产股票价值修复创造了有利条件。当政策效应逐步传导至市场,房地产企业销售回款加速、融资环境改善,将直接反映在企业财务报表与股价表现上。
市场供需结构分化,机遇与挑战并存
从需求端来看,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(2024 年城镇化率达 65%)以及居民居住品质升级需求,为房地产市场提供了长期支撑。特别是一二线城市,凭借强大的经济活力与人口吸引力,住房刚性和改善性需求旺盛。例如广州,作为重要中心城市,2024 年 GDP 达 3.1 万亿元,超 2400 万实时在穗人口,住房需求长期存在。同时,《广州市建设 “智慧 + 品质” 住宅 打造好房子好小区行动方案》等政策的实施,进一步释放改善性需求。然而,三四线城市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、人口外流等因素,库存去化压力较大,市场需求疲软。在供给端,政策鼓励下,房企积极调整策略,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与高品质住宅供应。“好房子” 建设标准明确,支持绿色建筑、智能家居、适老化改造项目,推动产品结构优化。对于投资者而言,布局房地产股票需精准把握不同区域供需差异,聚焦需求旺盛、供给结构优化区域的企业,如深耕一二线城市的优质房企,其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扩大,股票具备较高投资潜力。
企业财务安全与转型能力决定长期价值
在行业深度调整期,企业财务状况是投资决策的关键考量因素。部分民营房企此前因高杠杆扩张,净负债率超 80%,资金链承压,存在较高风险。而央企、国企以及财务稳健的非国央企,如龙湖集团、华润置地等,凭借较低负债水平、充足现金流,在市场调整中展现更强韧性。同时,行业正加速从增量开发向存量运营转型,商业地产、物业管理、城市更新等领域成为新增长点。例如贝壳作为轻资产交易平台,受益于存量交易景气度提升与行业转型趋势,具备稳定现金流与较高成长性。具备运营能力、积极转型的企业,其长期投资价值不断凸显,有望在新市场格局下获得超额收益,股票更值得长期持有。
板块估值与投资建议
截至 2025 年二季度,房地产板块公募基金持仓总市值为 484.4 亿元,环比下降 11.67%,持仓占比连续三季度下降,配置比例在所有行业中排名第 11,较一季度下降 1 名,持仓相对标准行业配置比例低配 0.55 个百分点,低配幅度扩大。这显示出市场此前对房地产板块的谨慎态度。但政策持续向好、市场结构优化背景下,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,安全边际较高。综合来看,对于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,可优先配置财务稳健、股息率高的央企龙头,如保利发展、招商蛇口、华润置地等,获取稳定股息与资产增值;风险偏好较高者,可关注困境反转的优质非国央企,如新城控股,以及受益于行业转型的轻资产运营平台与服务企业,如贝壳、华润万象生活等,捕捉高弹性收益机会。总体配置比例可控制在 10%-15%,在市场波动中把握房地产股票的投资机遇 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